首页 > 体育 > 综合

马拉松跑砸了想再跑一场前,这些事你必须知道

女子跑步2025-10-24 20:10:14 0 #须知  


作者|Greg McMillan

翻译|WR China Team

文章来源:Outside

苏州携动体育旗下“女子跑步”和“越野100”,是Outside旗下run.outside.com唯一授权中文媒体


或许你刚跑完了目标赛事,结果却不如预期 —— 可能仅差几秒未能刷新个人最佳成绩(PR),也可能未能在波士顿马拉松资格达标时间(BQ)基础上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。此时你可能会疑惑:我能再跑一场吗?单赛季连续跑两场马拉松可行吗?作为一名资深跑步教练,我的答案是:或许可以。

我认识一些跑者,几乎每个周末都跑马拉松;也见过另一些人,被 26.2 英里(约 42.2 公里)的距离折腾得身心俱疲,只敢每一两年(甚至三年)跑一场。但如果你想在单赛季挑战第二场马拉松,我们不妨拆解一下,这件事对你而言到底合不合适。


马拉松的一大挑战在于,你相当于把 “所有赌注都押在了一次机会上”。如果赛事当天你状态绝佳、天气也恰到好处,那一切都会顺顺利利。

可现实往往不如计划:天气可能不给力,你可能刚好状态低迷,甚至可能出现装备故障。无论原因是什么,你的马拉松之旅都可能偏离预期。

这时,“再跑一场” 的念头就会变得很诱人。毕竟,你不想浪费当下的好状态,而且真的、真的想再争取一次机会。



首先需要说明:我们说的 “跑第二场马拉松”,通常是指在第一场结束后的 3 到 8 周内。两场赛事间隔时间越长,你的恢复时间就越充足,那些持续的酸痛和不适感也更有时间缓解。但关键在于:要想在第二场马拉松中达到最佳状态,你至少需要在赛前 2 到 3 周,重新找回 “状态在线的跑者” 的感觉。

当我的学员想连续参加两场马拉松时,我会重点关注两个核心因素。

1. 你的身体 “损耗度” 如何?

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第一场马拉松后,你的身体损耗有多严重?

马拉松结束后的 2 到 5 天内出现肌肉酸痛是正常现象。但当你逐渐恢复短距离跑步后,这种酸痛应该会慢慢消退 —— 到赛后第二周结束时,你应该能重新感受到跑步的轻松感,配速也接近赛前水平。

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说明你可以快速调整状态,在 3 到 8 周内再跑一场马拉松。

但如果酸痛和不适感持续存在,甚至连轻松跑步都变得吃力,那就是个危险信号了。更糟的是,如果你跑步时需要跛行、刻意避开某个疼痛部位,那强行准备下一场马拉松的风险会非常高。

2. 你的精神是否疲惫?

其次,你的运动动力如何?作为教练,我知道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。

没达成目标的跑者,往往会像 “咬住骨头不放的狗” 一样执着于弥补遗憾,而这种执念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判断。

从理性上来说,这些跑者确实想再试一次马拉松 —— 他们想拿到波士顿马拉松的参赛资格(BQ),或者想让训练中的辛苦付出转化为理想的赛事成绩。

但从感性层面看,马拉松的训练和比赛对心理的挑战极大。这时你需要对自己绝对坦诚:

你真的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吗?真的打从心底想这么快再跑一场马拉松吗?愿意再承受一次痛苦、再冒一次风险吗?对有些跑者来说,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“我跑第二场马拉松,是不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‘追求完美’的 A 型性格?”

精神状态绝非小事。我见过很多为了 BQ 而奔波的跑者,他们在一场又一场马拉松中逐渐心力交瘁 —— 因为这场 “追逐 BQ 的持久战” 似乎永远没有尽头。

所以,一定要认真、深入地思考:你是真的渴望再跑一场吗?对第二次机会是否充满期待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训练;如果不是,最好还是放弃这场马拉松,专注于下一个训练周期。



假设第一场马拉松后,你身体损耗不大、精神也不疲惫,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:两场赛事之间该如何训练?

正如我之前提到的,“连续两场马拉松” 的间隔时间通常是 3 到 8 周。显然,间隔时间越长,你从第一场中恢复、并逐步为第二场投入完整训练的时间就越充足,连续参赛的风险也越低。

因此,第一场马拉松后的恢复至关重要。赛后前两周,你需要:勤泡冰浴、自己或找专业人士按摩、进行温和的步行和极慢速慢跑;同时必须加强营养(尤其要重视蛋白质摄入)和补水;最后,最重要的是 —— 充分休息,休息,再休息。

你不需要靠大量长距离跑就能为赛事做好准备,因为第一场马拉松前你已经完成过这类训练了。你只需要在跑步时重新找回舒适的感觉。

• 如果两场马拉松间隔 3 到 4 周:你基本可以重复第一场马拉松训练计划中的 “减量调整期”。先花 1 到 2 周进行马拉松赛后恢复,然后逐步回归第一场赛前的训练节奏即可。

• 如果两场马拉松间隔 5 周或更久:我建议你按以下方法训练:

1. 减少跑量

首先,沿用你之前的马拉松训练计划,但减少跑量—— 将总跑量(即里程数)降低 15%-25%。具体做法是缩短每次跑步的距离,甚至可以考虑每周多休息一天。

而且绝对不要一上来就恢复长距离跑,要循序渐进。比如,如果计划中安排了 18 英里(约 29 公里)的长距离跑,但你刚结束两场马拉松之间的 2 周恢复期,就把长距离跑缩短到 60-90 分钟。

你不需要靠大量长距离跑备战,因为第一场前已经练过了。你只需要在跑步时重新找到轻松的状态。

对大多数跑者来说,两场赛事之间,每次跑 1 到 2 小时,就足以让身体为下一场马拉松做好准备。当然,如果你状态好,多跑一点也没问题,但我建议你把这段时间的长距离跑控制在 2 小时以内。


2. 慢速轻松跑

其次,不要追求提升新的运动能力。你只需要重新找回当下已有的状态即可。如果强行追求进步,只会增加受伤和疲劳的风险。

相反,你应该关注 “如何轻松维持配速”,而不是试图突破之前的配速;同时,减少高强度跑的训练量。

比如,如果你之前的计划里有 “法特莱克跑(变速跑):15 组‘1 分钟 10 公里配速跑 + 1 分钟恢复跑’”,那在两场马拉松之间的训练中,就调整为 8-10 组。再说一次:你不需要新的运动能力,只需要重新找回 “作为跑者的感觉”。

我还建议你跳过那些对肌肉骨骼系统压力极大的训练,比如爬坡跑和速度跑。取而代之的,是 “马拉松目标配速跑”—— 这种训练对身体更友好,还能帮你熟悉比赛时的配速。

最后,永远优先选择 “更多恢复、更少训练压力”。这段时间不是追求跑量的时候,接受 “跑量减少 15%-25% 是最优选择” 的事实,因为这确实是最合理的。多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,密切关注身体的信号:一旦出现疲劳累积的迹象,就立即减少训练量。


我自己刚跑完悉尼马拉松和柏林马拉松,两场赛事只间隔了 20 天。我没有拼尽全力去跑,所以感觉难度不大,但我可以告诉你:这件事必须谨慎。你需要尊重自己的身体,也尊重自己的精神状态。

只要做到这一点,你就可以连续参加两场马拉松 —— 而且和有些跑者一样,第二场说不定还能跑得更快。



【作者简介】

格雷格・麦克米兰

以 “将耐力运动科学与实战教练技巧相结合” 而闻名,安比・伯福特(Amby Burfoot)称他为 “美国最优秀、最睿智的长跑教练之一”。在攻读运动科学硕士学位期间,他研发了广受欢迎的 “麦克米兰跑步计算器”(McMillan Running Calculator)。作为曾获全国冠军的跑者,格雷格通过个人网站指导着各类跑者 —— 从新手,到波士顿马拉松资格达标者(已超 1 万人),再到奥运会选手。

投稿、应聘兼职作者,请联系

womenrunning@163.com


360直播网是一个专门提供全球各类体育比赛在线直播的网站,为广大体育迷提供了一个便捷、快速、高清的NBA直播、高清的CBA直播、五大足球联赛直播观赛平台。

Copyright © 2022-2025 360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09211545号-1

网站地图